迅博网 推荐 环球新闻 查看内容

国际特稿:美国校园挺巴学潮 动摇拜登挺以决心

2024-5-25 09:40| 发布者: 怀夜饮乐| 查看: 76 |原作者: 迪拜网

摘要: 美国新一波反战学潮至今已延续一个月,美国政府长期坚定支持盟友以色列的立场,经由此次学潮被期望结束以哈战争的学生,摆到台前检视。美国社会正经历一场觉醒思潮,不同世代的人首次就以色列势力和美国政策的交织展 ...
美国新一波反战学潮至今已延续一个月,美国政府长期坚定支持盟友以色列的立场,经由此次学潮被期望结束以哈战争的学生,摆到台前检视。美国社会正经历一场觉醒思潮,不同世代的人首次就以色列势力和美国政策的交织展开讨论和反思。倘若8月校园暑假结束前,美国总统拜登仍无法在援以与防止加沙人道主义灾难之间取得令各方满意的平衡,势必对他竞选连任造成打击。
美国社会近来掀起“美国究竟是属于美国人还是以色列人”的讨论。随着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酿成严重人道主义危机,点燃全美多所校园发起抗议,人们开始反思和讨论美国坚定支持以色列背后的社会影响。
住在纽约的美籍艺术工作者基奥卡姆(Joyce Keokham)告诉《联合早报》,任何关注美国法律制定方式以及美国税金如何使用的人都会意识到,美国在以色列建国之初就坚定支持它。基奥卡姆认为那是因为“以色列充当了美国的殖民地,是美国支持的定居者殖民项目,代表了美国利益”。

  
 
她受访时说:“这些利益并不能代表美国的普通老百姓,它们仅代表小部分富裕精英从土地和自然资源、武器和战争、从在中东的存在中看到的经济机会。”
美国与以色列的特殊关系是双边战略选择的结果。以色列1948年宣布建国时,美国是首个承认以色列的国家,但美国起初只是为以色列提供经济和物资上的援助,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色列才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首要盟友。美国为以色列提供军事、财政和政治支持,也通过与以色列的关系,加强了在中东的存在感,让它得以平衡中东地区其他竞争对手的利益。
但哈马斯去年10月7日突袭以色列,以军以清剿哈马斯和施压哈马斯释放人质为由,过度报复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造成逾3万5000平民死亡,导致美国拜登政府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在国内外面对巨大压力,也使两国关系开始受到考验。
4月18日,哥伦比亚大学发起反战示威,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60所高校跟着响应,美以的特殊关系被摆到台前检视。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刘永涛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当前这股反战示威正在推动美国社会经历一场觉醒思潮,不同世代的美国人首次就犹太势力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展开讨论和反思,至少在美国学术界已开始出现类似的讨论。


  5月15日,警方到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准备清除亲巴勒斯坦示威者营地时,同示威者对峙。(路透社)
 
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高级副研究员雷斯尼克(Evan Resnick)也指当前美国国内的挺巴声浪是几十年来最大的。他告诉《联合早报》:“在一些阿拉伯裔美国人聚居的地方,如密歇根州,人们会比较积极声援巴勒斯坦的权益。但除此之外,美国民众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对以色列的支持是明显一面倒的,直至最近的这次冲突爆发。这正在改变。”
原本对以色列支持一面倒 美国民众立场正转变
不同世代的美国人,在挺巴或挺以的立场上存在明显分歧。据皮尤研究中心4月2日公布的数据,美国有三分之一年龄介于18岁至29岁的受访者表明,比起以色列人,他们更同情巴勒斯坦人,持相反意见的仅有14%。在65岁以上的年龄层中,47%表明支持以色列人,仅9%支持巴勒斯坦人。
一名要求匿名的90后美籍青年对《联合早报》说:“我和许多犹太朋友一起长大,每周都会上有关犹太复国主义的课,所以我曾支持以色列、支持美以关系。直到上了大学,我开始对历史事件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再到本轮以哈冲突爆发,我才成为巴勒斯坦人的坚定支持者。”
基奥卡姆说,她虽然已毕业,没有参与本轮校园示威,但她会继续公开声援巴勒斯坦人,直到以色列停止占领巴勒斯坦领土、结束种族隔离,以及让巴勒斯坦人享有自决权。
校园示威难撼动对以政策
但眼下的现实是,美国国内有相当多人依然坚定支持以色列,犹太集团在美国也依然享有巨大的影响力,校园示威不太可能撼动华府的以色列政策。示威学生要求校方停止与以色列的经济关系,切断由以色列企业或捐赠者资助的学术项目,但这个诉求也已被多数高校拒绝,导致示威抗议至今未息。
为了维持校内的安全秩序,部分高校要求警方进校拆除营地、驱散示威者。据美国新闻网站Axios统计的最新数据,截至5月13日,警方在至少61所高校里逮捕约2950人。
美高校的反战示威不断蔓延显示美国年轻人对拜登加沙政策的不满与质疑,这很可能影响他在11月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争取连任。


  5月15日,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举行毕业典礼,一名学生在毕业帽上贴上字条,要求为在以色列对加沙的袭击中丧命的记者讨回公道。(路透社)
 
研究国际关系和美国外交政策的雷斯尼克告诉《联合早报》,此轮学潮接下来如何发展将成为拜登选情的晴雨表。
他指出,若拜登希望在11月大选前平息校园示威,同时不流失年轻选民的支持,就必须对内坦亚胡政府采取更强硬的态度,但他同时又不能完全与以色列切割,因为仍有许多美国人支持以色列,所以须像“走钢丝般”在援以和平息抗议浪潮间寻得平衡。
拜登“走钢丝般”的平衡策略在军援一事上体现的尤为明显。5月8日,拜登在以色列意图大举进攻加沙南部拉法市之际,首次警告将停止为以色列提供进攻性武器,包括中止运送1800枚2000磅(907公斤)炸弹和1700枚500磅炸弹给以色列。
但紧接着一周后,两名美国官员即透露,国务院已将向以色列提供价值10亿美元(约13.5亿新元)的武器援助计划纳入国会审查程序,包括提供坦克炮弹、迫击炮和装甲战术车辆等,炸弹除外。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刁大明向《联合早报》分析称,美国的决策过程存在分散化和碎片化的特征,且主要由特殊利益所驱动,因此拜登政府实际上很难单方面调整对以色列的政策,只能通过反复施压内坦亚胡政府,要求后者暂缓进攻行动,与哈马斯展开和谈等方式,缓解当前的局势。
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管理研究生院政治管理项目主任贝尔特(Todd Belt)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也直言,拜登在校园抗议事件中无能为力。他说:“从政策角度来看,我不认为有任何一项具体的政策是拜登能提出并令示威者满意的……(要驱散示威者)除非他派国民警卫队镇压,但我不认为他会那么做。”

  
   
    延伸阅读
   
  
   
      
   对拜登处理加沙与学潮方式 民主党支持者看法严重分歧
  
  
   
      
   美高校反战浪潮蔓延至加法澳墨等国
  
 
贝尔特认为,学校的抗议示威到了夏天会逐渐消停,因为暑假期间学校活动少,示威者能造成的干扰不大。但学校8月底重新开课时,抗议活动会否卷土重来,就得看加沙到时的情势了。
刘永涛判断,如果拜登无法在8月民主党人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前平息抗议浪潮,处境恐怕十分危险。
雷斯尼克分析说,以色列政府在加沙的行为并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因为它让很多人,尤其是年轻的美国人对以色列产生反感。“这对拜登来说不是好事。要胜选入主白宫,作为民主党候选人的拜登需要年轻人的支持票,因为年轻人普遍支持民主党多过共和党候选人,所以拜登不会想要疏远年轻人。”
投资组合复杂 大学难从以撤资
美国这一波校园示威已经蔓延到欧洲多国、加拿大、印度等地。学生们的主要诉求包括要求加沙停战,以及大学捐赠基金从以色列撤资。撤资基本上意味着,任何投资于以色列的资产,或是提供武器和技术给以色列政府的公司资产,都必须出售。
据了解,目前只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学府同意撤资,包括华盛顿州的长青州立学院、纽约市的协和神学院,以及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几所大学包括西北大学和布朗大学同意针对撤资以色列的问题进行讨论或投票。哥伦比亚大学断然拒绝撤资,哈佛大学虽然也拒绝撤资,但同意回答学生有关捐赠基金的问题。


  5月7日,英国剑桥大学的亲巴勒斯坦学生在国王学院搭帐篷,他们挂在帐篷上的标语要求校方从以色列撤资。(法新社)
 
让大学捐赠基金撤资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直截了当的事,尤其这次还涉及以色列。
大学捐赠基金是一笔主要来自于捐助者的资金,学校会把资金投资在投票、债券、基金等资产以产生收益;校方每年会从基金提取一小部分回报(通常低于5%)用于支付教授工资、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和修建新建筑等。
捐赠基金的投资组合复杂且不透明,因为大多数学校不须披露这些投资。要求大学从以色列撤资的学生们其实也不知道,自身大学是否投资于以色列相关资产。为此,一些学生呼吁提高透明度。
复杂的投资组合也导致大学没办法轻易撤资。由于大学捐赠基金往往会投资于不同领域以取得资产平衡,因此若要取消对某种类型资产的投资,就须对整个投资组合进行广泛调整。这一过程可能降低回报并影响大学收入。密歇根大学就以撤资将“提高投资风险和降低投资回报”导致学校收入减少为理由,拒绝撤资。
大学捐赠基金从以色列撤资还可能涉及法律问题。在美国,至少38个州的法律禁止公立大学采取任何杯葛以色列的举动,视之为反犹太主义。俄亥俄州立大学在拒绝示威学生的撤资要求时说:“俄亥俄州修订法典第9.76条禁止大学剥离在以色列的任何利益,并禁止采取或遵守,要求从以色列或与之相关的个人或实体撤资的政策。”
即使不违法,捐助者也可能不允许大学从以色列撤资。布朗大学为了换取学生停止示威而答应将撤资问题交由董事会表决,就触怒一些捐助者。他们表明,如果布朗大学真的从以色列撤资,他们将减少或完全停止捐款给大学。
“从河流到海洋” 示威口号 引发反犹太主义争议
各国高校的亲巴勒斯坦示威也引发了示威是否等同反犹太主义的争议。示威者认为他们是反以色列、反战,对犹太人没有偏见或仇恨,但亲以色列人士却不以为然。引发这些争议的原因之一,与示威者们常喊的口号“从河流到海洋,巴勒斯坦将获得自由”(From the river to the sea, Palestine will be free)有关。
河流指的是约旦河,海洋指地中海。约旦河和地中海之间的地区,历史上称为巴勒斯坦,今天则包括以色列和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岸,以及哈马斯激进组织控制的加沙地带。

许多亲巴勒斯坦人士把这个口号视为数百万巴勒斯坦人生活在以色列占领下数十年后,对和平与平等的呼吁。其他人则将它解读为呼吁毁灭以色列。
“从河流到海洋”的短语最早由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于1964年使用。巴解组织在成立章程中要求建立一个从约旦河延伸到地中海的单一巴勒斯坦国,果断地拒绝了联合国1947年提出的巴勒斯坦分治计划。
1967年六日战争后,这短语越来越多地被其他巴勒斯坦组织所采用,他们也用它来呼吁将巴勒斯坦领土从以色列的占领下解放出来。
2012年,哈马斯前领导人哈立德·马沙尔在加沙庆祝哈马斯成立25周年的演讲中说:“从河流到海洋,从南到北,巴勒斯坦都是我们的。任何一寸土地都不让。”
2017年,这一声明被纳入哈马斯修订后的章程。


  5月12日,华盛顿大学校园内抗议大学与以色列关系的示威者营地附近出现涂鸦,石墙被喷上“从河流到海洋”的字眼。(法新社)
 
由于激进组织使用这句短语,批评者认为它主张瓦解以色列,并驱逐或消灭犹太人口。美国等多国去年底爆发亲巴勒斯坦示威后,全球30家犹太媒体就在一封公开信中写道:“毫无疑问,哈马斯正在为‘从河流到海洋’的口号欢呼,因为河与海之间的巴勒斯坦没有给以色列留下一寸土地。”
不过,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所在政党利库德集团1977年的竞选纲领,也引用了这一短语,称在地中海和约旦河之间,“只会有以色列主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